close

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
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幾天前從Tori大姐家離開時,順手帶走了封面有這樣一段摘要,時報出版,由龍應台教授(是該這樣稱呼嗎?)所著的孩子你慢慢來

「其實龍應台的書讓我想到三毛。」臨走前我隨口說了一句,然後被大姐用狐疑的表情代替BYE BYE的手勢送我離開回到南部。(哼哼,不過這回是有APRILIA做伴的)相對三毛的自我世界,龍應台的作品多是回應社會的省思。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這應該是Tori大姐對腦子不正常的我所發出的疑問吧。

三毛引述過俄國作家妥也夫斯基的話「除非太卑鄙的偏愛自己的人,才能無恥的寫自己的事情」。結果她的作品都是在說她自己,只是偶而手法不同。作家就像藝術家,都是透過自己的感觀看世界而後將其作品呈現於世;每個作品也都像是作家的孩子一般深得作家的喜愛,別人對孩子認定的感觀卻無法感變。

三毛與龍應台相同;不喜歡學校喜歡念書、在外國求學生活、要應付德文、異國婚姻的家庭關係…

三毛與龍應台不同;作品風格一個感性一個理性、自殺去與生活著、有孩子與沒有

 

最後一件記得住三毛的事是她在醫院的上吊自殺,那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小時候糊里糊塗的從父親的書櫃中翻出的撒哈拉沙漠認識了三毛。那時候只覺像讀故事書一般有趣。再大一點的時候,覺得”原來人在國外的生活這麼酷,三毛真厲害!”的想法。
現在再看卻發現如果我跟她是同時期的人我可能會看不順眼而打她吧。但看看我塗鴉式的作文與一些代稿的作品,活生生受三毛的影響甚大,也跟三毛一樣常自嘲式的看待自己,但那眼光卻又有種給人"臭屁"的孤高感。
那個時代到國外念書生活很難能可貴,那個時代拋開傳統的女人束縛很難能可貴,那個時代面對自己至真的感情很難能可貴。只是,那個時代過去了。面對現在,現在身邊的三毛太多,以為到了國外就應該很自我,就是很了不起;但結果好像也沒寫出個什麼東西或感動了什麼,純粹的自我感覺良好也OK,但好像也輪不到以此為傲還窩在網路上對人指點吧。

人在國外東奔西跑,周遭的友人…以一個出外人的眼光來看孩子你慢慢來也很有味道。它不是本媽媽經,而是一段細膩的生活感觸,對我而言當中除了真切的親情外,還帶給我一份在異鄉人才有的情緒。身為媽媽的龍應台在一部份保有傳統台灣背景文化的作息下,要面對自己最親愛然後每天在幼稚園『玩玩玩』的孩子,而不像在台灣趕上架般學才藝的小鴨子;孩子們看世界的眼光是如此理所當然,因為那是他們從出生起就接觸的生活方式,但對比他母親的成長經驗而言卻是那麼不一樣。母子間的互動裡,有著一切那樣與出生長大的背景不同的生活詮釋,卻又活生生的在眼前上演,無形對比之下,令我更緬懷成長的故土。

她們兩人對生活的感受應該是相去不遠的(我是從兩者對於在各自所主演的婆媳故事裡與婆婆搶”愛人”的描述做下判定的…)就像我現在的日子,自抬身價的說一番就是我能感受她們感受到的(除了嫁給外國男人);有很多事你不能侷限於自己規範的眼光看世界,每一件事物你都能發現它的美。但到最後,生活,其實到哪都一樣,不會因為在國外就好一點或高尚,外國人的想法觀念也不一定就是先進或是正確。人,其實都是一樣,而每天時刻都有事物不斷在發生,一切視乎用什麼方式與眼光過日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短吻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